他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,手握军政大权,为什么后来职务越来越低?
王稼祥同志曾是中共的核心领导人,在土地革命时期,他兼任过军委、中央委员会高干,党内地位仅次于博古、周总理。后来,他又列席政治局,可谓大权在握。然而,1945年“七大”召开之后,他却逐渐离开核心军政圈,官职越来越小,这是为什么?
王稼祥是知识分子出身,他的学识非常渊博,对于共产主义理论也很有研究,是党内著名的“理论专家”。从1931年开始,他便在党组织的指派下,统管宣传工作,曾先后担任过好几个党政官媒的总编。1933年,前线战事逐渐紧张起来,王稼祥见状便主动申请到作战部队担任政工干部,与战士们并肩作战。
别看王稼祥是个文人,可他打起仗来也一点也不含糊,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他甚至想端起刺刀带着战士们冲锋,好在警卫员眼疾手快,一把将他拉了下来,否则他可能就要“壮烈”了。然而,谁都没想到的是,在某一次阻击战中,王稼祥却意外被一枚炮弹炸伤,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和行动能力,在医院休养了三个多月这才慢慢好转。
1934年,王稼祥跟着党中央开始长征,期间他亲眼看到红军因为博古、李德的错误指挥而蒙受了重大损失,这让他是痛心疾首,他敏锐的意识到,必须要为党、政、军换一位领导者,如果再由着博古、李德“瞎指挥”,红军就要全军覆没了。而党、政、军最好的领导人莫过于毛主席,主席此前刚刚被博古革职,眼下正在赋闲。
王稼祥为了试探毛主席的口风,便主动和主席接触,询问主席对目前的局势有什么看法,主席随即给王稼祥罗列了一大串亟待解决的问题,同时还详细规划了红军的行动路线,王稼祥由此更加确信毛主席适合担任党、政、军的领袖。于是他便在1935年初提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,会上他力推毛主席出山重掌大权,而周总理、彭老总对此也表示同意。
最终,政治局以多数意见通过了对毛主席的重新任命,主席因此得以重回领导岗位。事后,毛主席一直对王稼祥心存感激,主席曾不止一次的表示,要不是王在遵义会议上的力推,自己恐怕没办法重新复出,而中国的革命也可能会走向一条黑暗、未知的道路。
抗战时,王稼祥出任中央书记处高干,党内地位与政治局常委相当,与此同时,毛主席还推荐他担任八路军总部高干以及军委副主席,毫不客气的说,他当时掌握着绝对的实权,党内地位甚至一度排到了前五。不过仅仅一年之后,他的军政职务便被撤销,转而被安排到文教部门工作。
而王稼祥之所以会被“降职”,主要有两点重要原因,一是他曾经参与过错误路线,虽然后来经过矫正,他重回了“正轨”,但思想上仍有一些“错误残留”;其二,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,那就是他不接“地气”,他一直端着知识分子的架子,碰见下面的干部向来都是爱搭不理,而对老百姓他更是有些“轻视”,甚至不愿和老百姓交谈、聊天,这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,所以毛主席最终还是将他调整到文教部门工作,也算是人尽其才了。
1944年,王稼祥因为长期劳累,旧疾复发,被迫停止工作,进入后方医院疗养,1945年,他受邀参加了“七大”,此时他的党内地位已经比较低了,最终在遴选中央委员的时候,他也只是被选为候补委员。建国之后,王的职位一降再降,一直到1956年,在毛主席的提点下,他的仕途才重新有了一丝起色。从1959年开始,他陆续代表中共出席了一系列外事活动,并奉命指导了“支左”运动。动荡时期,他遭到冲击,被下放到河南某地劳改,1970年,他被特批返回北京养病。
王稼祥是个闲不住的人,他在病床上只躺了几个月,便有些不耐烦了,随即写信给毛主席,请求复出工作。而毛主席在经过认真考虑之后,决定安排他担任中央委员,并参与一些政务决策。王稼祥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,他随即开始做复出准备,打算靠着自己的才华大干一场。但遗憾的是,就在1974年的某一天,他突然觉得胸口不舒服,随后两眼一黑倒在了地上,等到秘书发现他病倒的时候,他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,时年68岁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